苏州:慢生活在平江路上

假如你在二十年前,甚至是三十年前到过苏州,你一定会留下小桥、流水、乌篷船、弄堂、小巷,蓝靛布衣女子的印象,又假如,几十年间,你去过了许多的城,再未来过苏州,这些年里,你看到一座又一座城,日新月异,就像暴富了腰板粗硬的阔佬,总在装修自己的屋子,总在扩建自己的宅基地。很多很多的城,几年不到,就换了容颜,于是,在很多的城,包括你生长的城,总让你有陌生感,总让你找不到根的感觉,那些承载你成长的老街巷、老邻居、老习俗,离你渐渐远去,虽然你的周围越来越华丽,可却没了心灵深处的那份印记,在你走过的那些城,许多人都是过客,你也是他人眼中的过客,变化太多又变得太快,还没等到我们记住,便已烟消云散。
没有记忆,哪有思念?没有思念,哪有故园?没有故园,哪有归根?没有归根,心依何处?
多年前,我听陈汝佳唱《故园之恋》,那真是一首好歌,里面有句歌词是:“世上多少变迁不改我故园的情。”如果故园也改变了,魂魄就只能漂泊无依了。
差不多是二十年前,我第一次到苏州,坐在旅游巴士里围着苏州绕了许多圈,一条河--那是苏州河,河边有人钓鱼,有人在看河水,也看垂钓者,闲人多的地方往往是最有人情味的,一个园--那是拙政园,到苏州无非是看看园林,苏州园林天下闻名,来苏州没有不看园林的,一座塔--那是白塔,一个庙--那是寒山寺......
二十年前我在苏州,看到的是小桥流水人家,十多年前再去,依然小桥流水人家,观前街还是那样,数年前路过,观前街还是观前街,老街道还是老街道,小街巷还是小街巷,翻天覆地变化的中华大地仿佛与苏州擦肩而过。
今年四月,我又去,这次住在苏州的平江路里,实实在在的感受了一次老苏州人的生活。
白天,那真是悠闲,从巷子的这头漫步到另一头,出去的街道依然还是小街巷,没有高楼大厦,还是低矮屋群,苏州人不疾不徐的在路上,与基本原样未动的老建筑相映成趣。还是吴侬软语,还是小桥流水人家,在平江路里的客栈住着,夜晚撩开帘子,能看到隔壁邻家翘起的屋檐,还有镂花的窗棂。
夜晚入睡,听不到半点工业社会里的响声,汽车声、空调声、音响统统听不到,夜里安静,倒是有两只白猫叫唤得让人心烦。
弄堂口的苏州小吃有意思,吃一点晚饭,居然还能听到昆曲,唱曲的呜呀呀的唱,我们惬意的吃,唱什么听不懂,总之是《牡丹亭》,戏词在台上的显示屏上有,听不懂可以看字幕,这可真是快活啊。于是有点羡慕穷文人孔乙己,一碟茴香豆就可在茶馆里盘亘整日,茶馆那可是休闲打发时间的好去处,有摆古论今的,有弹唱吹啦的,古人聪明,发明了茶馆,比KTV要适合大众。
翰尔园里能听评弹,88元一个茶位,上的碧螺春还有几份小吃,有瓜子、水果、小点心,评弹需要另外点唱收费,最便宜要四十元,点了一首赏中秋,是许仙与白娘子在苏州山塘街坐船赏月的欢乐对唱。喝喝茶,吃吃果,听那“许仙”唱到:“娘子呀,我是不知几世来修到,方能够缔结丝萝攀了你这女婷娉,我是暮暮朝朝忘不了你白素贞。”,“白娘子”的唱词也有意味:“官人啦,如水流年须珍惜,莫叫误了少年身。官人啦,一年几见当头月,但愿得是花常好,但愿千秋百岁常相亲。”一百元听一曲赏中秋,有点小贵,可心底那种滋味,却是物超所值。
平江路前前后后都有许多条巷子,南显子巷,大儒巷,钮家巷,诸多巷子,名字实难记全。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面目:那就是地道的老苏州味。
走过许多城,也到过不少古镇老街巷,前者总在破旧寻新猎奇,后者铜臭味弥漫,比如丽江古镇,比如阳朔西街,比如凤凰古镇,比如周庄,都是生意人的天堂,而对于想找到古色古香的原滋味的人而言,这些地方绝对会让你大失所望。
宁静、安详,还有古意的悠闲,在平江路里,我找到了。
这里,是诗意的苏州,是不变的苏州,不止是平江路,整个苏州,发展得令人惊叹,生机盎然的日新月异的苏州在工业园区,那是高楼大厦林立的新苏州。

七里山塘
七里山塘
七里山塘
七里山塘
七里山塘
七里山塘
七里山塘
七里山塘
七里山塘
七里山塘
0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微信扫一扫,分享到朋友圈

苏州:慢生活在平江路上
返回顶部

显示

忘记密码?

显示

显示

获取验证码

Clo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