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步平江路,品味姑苏吴侬软语

  平江路是一条傍河的小路,全长1606米,却是苏州一条历史悠久的经典水巷。
早在南宋时期,它就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,800多年来,平江路不但河流形态、街道建制与原先基本相仿,而且至今还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水乡格局。

  水是苏州的灵魂,桥则是跨越灵魂的路。
正因为有了水而使这座古老的城市有了灵动,使得生活在这里的人也更为灵巧。

  走在平江路上,虽然这里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景点,但依然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,河岸边得人家里有的在河边洗菜,有的坐在门口晒着太阳。

  枕河人家的小平房几乎都是一个样子,人字形的屋顶,斑驳的老墙,晒褪了漆的阁楼门窗,粗陋的套图里花盆里种着不知名的小花,小小的细节,也透露着水岸人家生活的精致情调。

  巷子一边是高高的垣墙夹着曲折的街巷,颇有些曲径通幽的意境。
假如你有时间,这里真是值得慢慢赏玩的地方。

  水乡泽国、枕水人家。
晴朗的日子里,租条小船,小船儿摇曳在小河的碧波里,抬眼望去,一排排的绿树摇曳生姿。
坐在小木船上,摇橹小船缓缓行,船上悠远绵长的水乡调子在耳边漂荡。

  若说白天不懂黑夜,那么灯火阑珊里,夜色的平江路仿佛多了一份温柔。

  半梦半醒,曲终人散,终究是要回到当下。
此时,夜幕拉得很低,许多铺子已经关门了。但门檐下的灯依旧是亮着的,可漆黑的街巷里,灯红得如此孤独,还有些诡异。正仿佛是一场游园惊梦。

  我们的步伐似是被扣在青石板的雨痕里,那样缓慢,那样缓慢。
路过一间花堂,其实它叫清语堂,之所以称之花堂,这跟门前种着的一棵高大的石榴树有些关系。
还有不大的天井里,鹅卵石铺就的规则花格子,甚至长在其间星星点点的青苔……
花堂门墙边挂着一个牌子,上头写着评弹昆曲的时间。
我有些激动,来苏州,来平江路,倘若不去听一听,似乎是有些辜负。我不忍,也难舍,决定待晚上的时候,泡一杯清茶,听一段弹词。

  刚进茶馆的时候空荡荡的,选了个正对舞台的绝佳位置,点了一壶碧螺春,一壶碧螺红,新芽带着春茶的袅袅茶香氤氲而来。

  想要了解苏州,融入苏州,不得不听一下苏州的评弹,第一次听评弹,被这种腔调和声音感染了,在苏州的……

  在苏州的平江路上有很多家可以听评弹的,一般价位在80元/人,可以一直听,有提供茶水,一般好一些的评弹店也有提供吃饭的,有包厢,环境很优雅。
一般听评弹时间都是在晚上7点左右 到21:30结束,如果是节假日的话会晚一些关门。
也有下午1:00~4:00,是专门给路过的游客欣赏。

  台上,评弹老师一位手持三弦,一位怀抱琵琶,一会是"红酥手,黄藤酒,满城春色宫墙柳"的儿女情长,一会是"关山万里如飞渡,铁衣染血映寒光"的英雄豪杰。
而我们,就这样一杯茶、一份茶点在手,在这抑扬顿挫、轻清柔缓、弦琶琮铮的音韵中沉醉。

  清语堂是属于按曲收费的,虽然如此,评弹老师还是很随和地买一送一,让听者不至于那么意犹未尽。
一曲钗头凤《苏轼与唐婉》过后,是小调类的紫竹调和茉莉花。不尽兴,又点了电影《金陵十三钗》中出现的《秦淮景》。

  茶馆里逐渐多了人,大家你一曲我一曲的。
我也点了一曲赏中秋《白蛇传》,一会是大九连环调《姑苏好风光》……
且听吴侬软语娓娓道来,乐赏三弦琵琶悦耳倾心,我会永远记得你。

  一杯清茶、三两细语,清语堂、品苏州,听吴侬软语。
"七里山塘景物新,秋高气爽尽无尘。近日里欣逢佳节同游赏,半日偷闲酒一樽。云儿翩翩升,船儿緩緩行……"
平江路品茶、听评弹。
碧螺春茶68一杯,点曲100一首,比OK点歌贵多了,好在坐客满座,人人点歌,能享受评弹开篇、苏州小调,满足苏州行最后的享受……
不枉此行,下趟一定找个专业书场去听书……

路经桥畔一间名为“伏羲”的茶馆,里面隐约传出婉转的曲调,推门而入只见一方小舞台,一个花旦扮相的女子正在表演着昆曲《牡丹亭》的片段,台下满满当当坐着五六十位游客,有老外有台湾的还有各地的旅游者。

  今日曲目:经典昆曲《牡丹亭》。
《牡丹亭》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,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,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。
由明至今,《牡丹亭》几乎成为昆曲之代名词,昆腔巍然曲宗,牡丹艳冠群芳,不到园林,怎知春色如许?

“一个人、一方台、一转身;一个人,一句话,一段情; 一个人,一条街,一整夜; 一个人,一出戏,一场梦。”
苏州,以其袅娜千年的韵味,吸引着人们不断去探访、去流连、去品味、去沉思。
单雯,江苏省昆剧院女演员,昆曲闺门旦和正旦。10岁开始学习昆曲,1999年进入江苏省戏曲学校,成为了建国后继承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四代传人。

  昆曲:一想着那样咿咿呀呀的唱腔,那如花美眷的姿态,那似水流年的情怀,心中都能生出一朵莲花来。
"良辰美景奈何天,赏心乐事谁家院",曾经觉得昆曲是如此的阳春白雪,难以接近,但在苏州却是能够静心听曲……
一句吴侬软语的柔软娇嗔,一曲春江花月夜的千古绝唱,穿越古今,时光流转。

“君到姑苏见,人家尽枕河;古宫闲地少,水巷小桥多。”唐代诗人杜荀鹤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迷醉的江南水乡之梦。

0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微信扫一扫,分享到朋友圈

漫步平江路,品味姑苏吴侬软语
返回顶部

显示

忘记密码?

显示

显示

获取验证码

Close